首页 > 考研在线培训学校 > 黃寶印 黃海軍 喬文君 胡東婉 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

黃寶印 黃海軍 喬文君 胡東婉 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1.11.04

摘 要

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是對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在一定時期發展程度和水平的動态定量分析和客觀評價,從充分度、貢獻度、保障度三個維度構建指标體系。構建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有助于在世界視角下比較研究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态勢,有助于衡量中國研究生教育在世界上發展狀況,助力中國參與全球研究生教育治理,豐富和發展研究生教育監測評價理論與方法。

關鍵詞

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監測評價;充分度;貢獻度;保障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适應、同人民群衆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即将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基礎上邁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教育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狀況及趨勢如何,與其他有關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狀況及趨勢是否可比,有必要在全球背景下,對我國和世界主要國家的研究生教育發展進行動态的、曆史的、趨勢的監測、評價與比較。指數分析是一種有效的對事物發展程度或水平進行綜合評價的數據統計分析方法,本研究旨在立足時代,探索構建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以下簡稱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

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概念的提出,經曆了一段時間的概念、内涵、外延及其意義的思考、研讨與探索,從培養質量指數到教育質量指數,再到發展指數的兩次轉變過程,是認識深化過程。筆者主持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指數研究”,提出構建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指數”。在調研過程中,聽取了多方專家學者意見。前期專家們建議将研究重心由“研究生培養質量指數”轉到“研究生教育質量指數”,課題組在其後研究過程中,提出構建“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在我國由研究生教育大國向強國邁進曆史進程中,研發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具體而言,在内涵定位上,跳出質量的局限,擴展為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指數是一種監測手段,不局限于質量高低評價和微觀視角,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從宏觀層面進行研究;重點在于研究區域、國際兩個層面,不具體到省市和學校層面;跳出評估模式,具有新理念、新架構,審慎選擇要素。構建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新維度、新體系,對區域、國家以及國與國之間研究生教育發展進行動态考察、橫向考量,是新視角和新探索。

一、構建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的積極意義

  (一)探索國際比較,衡量中國研究生教育在世界上的發展狀況

政府、高校、用人單位和社會公衆對我國和其他國家研究生教育進行總體的橫向比較,越來越有廣泛需求,有必要從某個維度進行可比較的研究,構建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是比較可行與有效的做法。指數具有簡潔、直觀、明了等優點,有很好的傳播力。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以國家為分析單位,測算樣本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得分。它既有國别的橫向比較,也有時間上的縱向比較;既可以在指标層面比較各國研究生教育微觀發展水平,也可以在指數層面比較各國研究生教育宏觀發展水平。通過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能夠清晰地看到我國研究生教育同其他國家相比,處于怎樣的水平,有哪些突出特點,特别是近些年來發展變化情況,如能得到廣泛認可、傳播和使用,其社會效益将會日益顯現。

  (二)回應時代需求,助力中國參與全球研究生教育治理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布的《研究生教育投資戰略框架2016—2020》指出:研究生教育在推進國家科學、工程研究中起核心作用。美國要維持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就必須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中居于領先位置。中國是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提出擴大教育國際公共産品供給,為全球教育發展貢獻中國力量,為全球教育治理貢獻中國方案。指數是一種數據統計分析方法,更是一種政策工具。指數的構建反映或隐含着特定的政策價值觀念、價值導向,它可作為政策效果的評價工具,還可為新政策制定提供重要預測、預警。當前在全球教育治理中,還缺乏監測各國研究生教育發展水平的指數工具。探索率先構建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建立一種新型的分析觀測工具,有益于為全球研究生教育治理提供公共産品。

  (三)深化比較研究,豐富和發展研究生教育監測評價理論與方法

當前全球範圍内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工具,如專業質量認證、合格評估、水平評估、學術項目評估和審核、跟蹤調查等,其特點是強調評估的具體針對性、質量的把控性、培養目标的實現度等,或者重在研究生個體培養或發展質量、培養單位培養質量,或者重在授權審核、論文質量等。關于國家間、區域間研究生教育發展狀況的總體性比較研究尚很缺乏、方式方法尚需不斷豐富。對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狀況和水平在世界範圍内進行總體性、發展性、趨勢性的比較研究,探索“新型的、輕量型、綠色的”評估工具。以指數方式對某一領域事物發展狀況進行分析,特别是動态性的比較,是一種普遍做法,也易讓人接受和了解。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采集公共數據,屬于一種綠色評價工具。該指數的指标體系構建,需考慮多重因素,既有理論層面、政策層面,也有實踐層面。綜合權衡多重因素後,選取一定數量的關鍵性指标,對研究生教育發展水平進行多層面、多向度的動态監測與評價。

二、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的内涵

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是采用指數方法,采用一定的要素,根據可獲得、可比較、可持續原則,對世界一些主要國家的研究生教育發展程度和水平進行測度。探析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的内涵,首先關涉到對發展的理解,涉及基于怎樣的發展理念、發展觀念、發展理論來界定研究生教育發展。

(一)發展的性質

關于發展的研究,已形成多種理論,包括古典政治經濟學、殖民經濟理論、後發展國家理論、發展經濟學、現代化理論、依附理論、世界體系論、替代發展理論、人類發展理論、新自由主義、後發展理論、新千年發展目标等。不同發展理論對發展内涵界定不盡相同。縱觀已有研究,發展的性質歸結為以下方面。

1. 價值性。西爾斯指出,我們不能回避那些實證主義者輕蔑地稱作“價值判斷”的問題。“發展”必然是個規範性的概念,幾乎與改進是同義詞,如果佯裝不知,則正好是隐瞞自己的價值判斷。劉森林認為,“發展”必定蘊含着一種趨向更好目标的方向性意義,在這個意義上,“發展”顯然是一個以現代價值為預設前提的現代詞語。發展所蘊含的價值判斷,具有進步性、趨善性或有益性。缪爾達爾認為,我們所理解的發展其實就是整個社會系統的進步。發展的好處應當惠及所有的社會,惠及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按照馬克思主義觀點,發展的主體是人,是由人主導并為了人的,但這個人不是抽象的人,其基本成分或骨幹力量是廣大的人民群衆。

2. 實踐性。發展研究自其産生之初就是與現實問題緊密相連,發展研究關注的始終是現實的發展政策、發展計劃、發展項目的制定、實施和效用問題,最終的落腳點也是指導人類的發展實踐。發展實踐是發展哲學最深刻、最現實和最終結的客觀基礎。如發展問題是在發展實踐中各種矛盾的精神表現,發展觀來源于現實的發展活動,是對發展實踐的觀念反映。任何發展哲學都是一種理論形态的發展觀念,其根源厚植于發展實踐之中。

3. 綜合性。從經濟增長到經濟發展,從經濟發展到社會發展、綜合發展,其方法論特點在于,從物轉向人,從關注量的變化轉到關注人文指标。人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社會發展的觀點認為,發展是一個綜合過程,這已被國際社會所承認。經濟增長是一個動力,但其本身并不是目的,除經濟增長之外,發展首先是社會性的。發展還與和平、人權、民主管理、環境以及文化和人們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聯系。

  (二)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内涵

指數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高度精煉且能體現核心特征的定量評價工具,對于監測和評價研究生教育發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是對世界一些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程度和水平的動态定量分析和客觀評價,從充分度、貢獻度、保障度等維度構建指标體系并計算生成指數值,用于監測發展進程,反映發展成就,揭示發展不足,為制訂宏觀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1. 充分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的充分性、平衡性是衡量發展新的重要尺度。許憲春等人編制了清華大學中國平衡發展指數,從定量角度研究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對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程度進行客觀評價。該研究從國家經濟社會的全局視角提出,發展不充分是指各領域當前發展水平,相對于較充分狀态(如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水平)存在發展不足,主要體現在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資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社會事業有待充分發展,生态環境有待充分改善,民生短闆有待彌補。對于研究生教育子系統而言,發展充分度是指相對于發展目标和社會需求而言,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充分程度,側重于反映研究生教育發展程度,包括規模大不大、速度快不快、結構優不優、質量高不高、效益好不好等。

2. 貢獻度。發展之所以具有本體性,在于發展的功能性。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社會發展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複雜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擁有一支規模宏大的具有創造性的人才隊伍。研究生教育就是培養知識淵博、有效率和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隻有創造性地、創新性地把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踐中,才能促進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且,這種創新型人才必須具有規模、必須具有可持續性。培養高層次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強調的重點,也是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的共識。英國政府1974年提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滿足國家未來的人才需要;為合格的、适宜的和敏銳的學生提供進一步的訓練;有助于促進知識的進步。該論述此後多年都未曾改變。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貢獻度,是指研究生教育對知識發展與創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程度,側重反映研究生教育所發揮的作用。

3. 保障度。研究生教育既是一種生産活動,也是一種消費活動。研究生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要有充足的物質條件保障,這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制度等多方面的要素投入,既有國家層面,也有社會各個方面。師資力量是教育發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研究生導師的規模與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首要保障要素。各類設施設備和經費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必要條件。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完備性、合理性、先進性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顯著特色和優勢所在,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獎學金、助學金體系,體現了一國教育政策對教育質量和教育公平的追求和實現程度。研究生教育發展的保障度,是指研究生教育獲得各種投入和保障的程度,側重于反映當前能否支撐研究生教育發展及其發展後勁。

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的充分度、貢獻度和保障度,與發展概念的價值性、實踐性和綜合性具有内在聯系,但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發展的價值性及其内含的趨善性映射到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即強調充分度,要求實現研究生教育的充分發展,為更多有能力有需求的大學生提供優質的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價值性及其内含的進步性、有益性,折射到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則是強調貢獻度,強調研究生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所作的貢獻,這具有重要導向作用。發展的實踐性、綜合性對構建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也具有指導價值,強調立足于研究生教育現實,更全面地反映現實,服務現實需求,引導現實發展。

三、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的構建

指數構建過程通常包括确定核心要素、設計指标體系、數據采集與處理、确立指标權重、結果計算與檢驗、結果分析與應用。實際構建過程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過程,而是存在交替或反複。

  (一)指标體系

縱觀高等教育評價、研究生教育評價研究中,常見的分析框架大緻有“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宏觀分析框架,“投入、過程、産出”的流程分析框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的功能分析框架,“供給、需求、參與、績效和産出”的供需分析框架等。基于前文的認識,本研究提出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的“本體-功能-保障”分析框架,即從充分度、貢獻度、保障度三個維度來構建指标體系。(見表1)指标選取的原則有:一是客觀性,盡量選用客觀的統計指标,不将主觀性指标納入指标體系中;二是可行性,選取在公共統計數據中存在、數據相對較易訪問獲取的指标;三是共識性,選取具有較高共識度、各類指數常選用的指标;四是簡潔性,指标體系盡可能精簡,選取關鍵核心指标,不使用指标衆多的複雜指标體系。

1. 充分度指标。包含研究生教育規模、結構和發展可持續性3個一級指标。

規模指标采用絕對規模和相對規模兩個指标,即用研究生注冊人數和千人注冊研究生數來衡量。規模指标屬于正向指标,知識經濟時代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疊加期,研究生教育發展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與基礎條件,研究生教育的規模應保持持續增長趨勢,才能更好地滿足需求與發揮作用。

結構指标分三個方面,包括高等教育的内部層次結構、研究生教育的性别結構和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結構。從理論上來講,結構指标屬于适度指标,并不是越大越好,存在臨界區間或臨界點,當超過臨界點時,指标可能轉化為負向指标。具體而言,層次結構指标采用研究生人數與本科生人數比值,假定本科生教育規模不變的前提下,研究生教育規模越大,高等教育的層次結構越優化,從現實來看,目前各國研究生教育規模都有增長空間,未超過潛在的臨界點。性别結構指标采用女性研究生與男性研究生人數比值,性别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際研究生教育界關注的重要議題。提高女性研究生的比例,有利于促進研究生教育的性别公平,也有利于活躍和豐富研究生的學術研究與生活。國際化結構指标重點比較在學博士研究生中國際學生比例,采用更具可比性、更宜比較的博士教育的國際學生比例,能更好地反映各國研究生教育學術水平、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提高博士生中國際學生比例,有利于促進知識、人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可持續性是發展的内在屬性,一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可持續性,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内涵豐富,全面刻畫難度較大,本研究采取簡化的辦法,從考察其一段時間内的發展速度與穩定性來衡量可持續性,具體指标采用近5年研究生注冊人數年均增長率。該指标屬于正向指标,重在考察一段時間内特别是近些年來,有關國家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狀況、持續情況、穩定态勢,對于大多數國家而言,是适用的。

2. 貢獻度指标。研究生教育的貢獻可分為知識貢獻、經濟貢獻、社會貢獻三個方面。在知識貢獻方面,可考察研究生教育的知識産出,如論文、著作、研究報告、教材、專利等各種形式成果。在破“五唯”背景下,SCI論文數或Nature/Science/Cell三大學術期刊論文數等這些過去常見指标,本研究不作簡單采用。研究生教育的經濟貢獻,是一個非常重要但又難以測量的變量,李立國等測算了中國研究生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但測算各國研究生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一項複雜艱巨的課題,超出了本研究範疇。研究生教育的社會貢獻,在已有一些研究中,采用了研究生就業率來衡量,由于各國研究生教育攻讀方式的差異,統計口徑不同,延期畢業、靈活就業等因素對就業率的統計造成很大影響,因此該指标也有不足。秉持簡約性原則,貢獻度采用了專利合作條約數(簡稱PCT專利數)。用專利數衡量研究生教育貢獻,存在的不足是不夠全面和相關性不夠直接。客觀上講,一國的PCT專利數并不是研究生教育知識貢獻的直接刻畫指标,企業在PCT專利申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能準确統計到各國研究生及導師群體申請的專利數,則更為合理。但換個角度來看,能夠申請PCT專利的人員,其主體應該是接受過高等教育或研究生教育的群體,雖然不具直接性也非唯一,但相關性很大、密切度很高,即PCT專利數與研究生教育存在高度相關性,因而采用該指标具有合理性。

3. 保障度指标。保障通常包含人、财、物、制度等要素,研究生教育保障可分為導師情況、經費投入、制度保障等方面。導師情況常采用研究生導師數、教授數或師生比指标。經費投入可采用研發經費數或生均經費數等指标。制度保障理應考察一國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完備性、人性化、執行效力等方面,如研究生教育國家獎學金助學金的覆蓋率,是研究生教育制度保障的很好觀測點,但制度保障存在難以量化或數據難以收集的困難。因此,保障度僅采用了高等教育研發(R&D)經費投入指标。

  (二)數據處理

1. 指标的無量綱化。極差标準化能夠兼顧發展水平的橫向和縱向比較,尤其是在合理設置參照值的前提下,它能夠将發展水平統一轉化為标準區間内的相對充分程度。如清華大學中國平衡發展指數中“發展不充分”的指标采用了極差法來衡量。本研究也采用極差法對指标進行無量綱化。

2. 指标權重設定。權重表示指标的相對重要性,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判斷。确立權重的方法可分為主、客觀法兩類,包括基于統計模型的方法、專家參與式方法。本研究采用三種賦權方法,包括等權重法、專家賦值法和結構方程模型賦權法。結構方程模型賦權法使用SmartPLS 3軟件,将發展指數作為潛變量,各指标作為顯變量,通過模型運算得到各顯變量的外部權重值。

  (三)指數結果

本研究收集了2014—2018年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韓國和俄羅斯10國的數據,測算了其年度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得分。以2018年數據結果為例,采用專家賦權法的指數結果中,指數最高得分為84.96,最低得分為5.13;采用等權重的指數結果,指數最高得分為77.43,最低得分為7.69;采用結構方程模型權重的指數結果中,指數最高得分為85.93,最低得分為9.39。(見圖1)綜合來看,專家賦值法的結果更為合理。

結果顯示,10國研究生教育發展水平可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由1個國家組成,美國領先優勢明顯;第二梯度由6國組成,其發展水平較為相當;第三梯隊由3國組成,俄羅斯得分較低。從各維度來看,美國在充分度、貢獻度和保障度三個維度指數得分都位居前列。中國在充分度指數得分相對較低,在10國中排名相對靠後,說明中國研究生教育發展還不夠充分;中國在貢獻度指數和保障度指數得分較高,與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排名一緻,說明中國研究生教育的貢獻顯著,保障條件也相對較好。此外,法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等國在充分度上表現較好,日本、德國在貢獻度和保障度上表現較好。(見圖2)

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水平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比,基本是同步發展并呈現快速持續發展、提高,但尚需持續加大發展力度。在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的10個樣本國家中,中國處于第二梯隊前列,與位居首位的美國相比,指數得分存在一定差距。但這種差距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是由于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起步較晚。相比于主要發達國家,我國研究生教育在短時間内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在貢獻度、保障度方面排名靠前,體現出國家對于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巨大投入。改革開放以來,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為各行各業培養了近千萬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為我國經濟科技過去數十年的飛速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高端引領與戰略支撐作用。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出台多項重要舉措,進一步明确研究生教育戰略地位,不斷加大研究生教育改革力度,強化政策供給保障,簡政放權,轉變治理方式。我國研究生教育與美國的差距正在縮小,而且在發展趨勢和發展潛力上,特别是在新興領域、新興學科方面,我國研究生教育具有自身獨特和顯著優勢,在某些領域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這是我國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的信心和底氣。中國研究生教育正闊步前行在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道路上。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項目“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指數研究”(AIA18001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教育學一般課題“中國研究生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研究”(BIA160132)的研究成果】

作 者

黃寶印,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北京 100083

黃海軍,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研發處副研究員、《大學與學科》編輯部副主任,北京 100083

喬文君,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研發處處長、《大學與學科》編輯部主任,北京 100083

胡東婉,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研發處博士後研究人員,北京 100083

原文刊載于《中國高教研究》2021年第11期第21-26頁

欄 目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

轉載 | 中國高教研究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