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在线培训班 > 上海大学历史学考研2022年招生分析

上海大学历史学考研2022年招生分析






文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
上海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接收调剂的专业
2022年文学院中国史、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含非全日制)专业可接受校外调剂,调剂考生的初试分数必须达到我院中国史、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含非全日制)的复试分数线方可参加调剂复试。所有调剂考

生必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复试方式和要求与我院一志愿考生相同。


以上信息来自上海大学文学院官网,其他详细信息均可自行官方网站进行查看,我们就不放在本文中做出表述,这里在分析一下调剂相关信息。


上海大学公布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录取人数,中国史从2019年425人,缩减到2020年316人,2021年报考人数200人,每年持续陆续的减少100人左右,世界史2019报考人数152人,到2020年的102人,2021年报考人数仅54人!

这还是没改统考之前的数据,上海大学是2022年中国史参加了统考313考试,世界史还是继续自命题考试。预计今年报考的人数比去年又少了很多。中国史一志愿2022年上线人数16人,全员录取,还调剂人数10人,推免了11人最终录取人数为37人。世界史调剂少量,一志愿上线14人,3人调剂,6人推免,最终录取23人。

在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大学英语分数线划得比较高。最高的一年是20年,甚至一度划在了英语单科线70分。这也是历史学最高的分数线!全国仅此一校,比34所自划线院校都牛,英语划线划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英语分数线终于降回了国家线!



上海大学中国史学科始建于1978年,原属复旦大学分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发展至今,学科方向齐全,专业布局平衡,形成了本科与硕士、博士研究生全覆盖的人才培养机制。上海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下设4个学术硕士方向: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上海大学中国史学科经历了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以及高原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海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充分利用多学科的方法与传统,建构了门类相对齐全、特色明显、重点突出的学科体系。近五年来,中国史学科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纵向课题50多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各专业的主要导师均为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相关学术领域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上海大学世界史学科依托国际化大都市优势,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在国际学术平台上开展学术研究。世界史学科的学术团队有很好的国际视野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耶鲁大学、布鲁金斯学会、乔治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怀俄明大学、密西西比大学、肯塔基大学、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明尼苏达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阿德莱德大学、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约克大学、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利物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斯科莱德大学、埃及开罗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马克斯普朗克民族与宗教多样性研究所、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上智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开罗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乌拉圭天主教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土耳其海峡大学、乌鲁戴大学、库茨大学、罗马一大、华沙大学、特拉维夫大学、约翰内斯堡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本学科团队成员共有专、兼职教师41名,全部具有长期海外留学或访学、工作经历,含海外博士学位获得者15人,全职外籍教师 8人;其中教授23名,副教授 8 人,讲师 10人。现有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上海领军人才 1 人、上海市“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3人、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2人,上海市社科新人1人,上海市曙光学者 4 人、上海市阳光学者1人、上海市晨光学者2人、上海市浦江学者 3 人。本学科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团队成员曾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重大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其他项目、省部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studies in world christianity(s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ssci)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近三年培养的研究生中50人次有海外访学、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并有论文在《世界历史》、《世界宗教研究》、《美国研究》等刊物发表。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您推荐